山东省昌邑市:志愿服务可“圈”可“点” 以微“光”照亮整座城-中国文明网
山东省昌邑市:志愿服务可“圈”可“点” 以微“光”照亮整座城
发表时间:2023-07-3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山东省昌邑市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扩大“雷锋圈”,打造“雷锋点”,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活动亮点纷呈,满城涌动“志愿红”。

  构建全覆盖的志愿服务“圈”

志愿服务队为村民进行公益艺术指导。

  在昌邑市卜庄镇大窑村,有一支“富源艺术团”,是由本村戏曲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富源艺术团”成员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指导,在向大窑村志愿服务站提出了他们的需求后,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组建了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上门为其进行戏曲公益指导。

  “苗老师和姜老师给我们指导了演奏、唱腔、气息运用与发声,提出了很专业的建议,要是在以前,能请到文化馆的专业老师来给我们指导是想都不敢想的,以后我们会再接再厉,排练出更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富源艺术团”成员郑玲玲说道。

  昌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起市、镇、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引导文化文艺工作者、医生、采耳师、律师等群体加入,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实现志愿服务常常有、公益活动周周办、重点帮扶月月去,打造零距离志愿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同心圈”。

  打造精准化的志愿服务“点”

  “这样的活动好,对我们生活很有帮助,我们老头子岁数大了,那些法治知识边学边忘,现在经常有志愿者来给我们解决法律疑惑,我们不用特意往城里跑一趟了。”在昌邑市龙池镇齐氏牛街旁的胶囊驿站,现场一位刚被法律援助志愿者审核把关完土地承包合同的大爷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驿站不大,爱心满满,屋内设有书架,摆有各类公益杂志、书籍、健康知识等刊物,墙上挂着讲课用的书写板,方便开展爱心讲堂使用,屋内还设有饮水机、医药箱、工具箱等物品,周一到周日,每天的主题志愿服务都不同。

  “我们结合群众需求,梳理昌邑市口袋公园、小区活动广场、老街等特殊点位,动员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力量,开发出爱心小屋、胶囊驿站等志愿服务点位,持续在群众身边汇合志愿服务力量,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昌邑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昌邑市积极推动便民服务站、爱心小屋、胶囊驿站等场所建设,作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的有力补充,将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生活、常在群众身边。

  点亮特色化的志愿微“光”

志愿者走访老党员和老战士。

  昌邑是革命老区,为挖掘和保护好红色资源,2016年开始,昌邑市义工联在全市开展了“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志愿者走访全市400余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和老战士,编印了四辑《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教育教材。

  “很多老革命出生入死,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次采访结束后,我们都会安排给老人拍一张照片。”昌邑市义工联工作人员说,“当展开党旗的一刹那,很多已经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非要起身,整理好衣服,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很多老人对他说,他们不后悔,如果有需要,还会上战场,虽然现在很多老人已经去世了,但志愿者们通过视频拍摄、图文记录、现场教学等方式,让他们的革命精神不断传承。

  昌邑市以不同人群需求为导向,设计和实施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深化培育了“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益家小菜园”“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微爱计划”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了物质、精神、文化等领域的优质服务,不断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知晓率和实效性。

  志愿服务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昌邑市广大志愿者身上迸发出来的志愿精神在社会中蔓延,照亮城市各个角落,他们吸引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其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文明风尚,赋予着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山东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学静】